山前一片閒田地,叉手叮嚀問祖翁;
幾度賣來還自買,為憐松竹引清風。
--北宋法演禪師(1018-1104)
這是偈語,所以不能用平常讀詩的思路來賞析,雖然比照常詩來讀也很有意境。
此偈星雲大師大致以"諸法無常"(幾度賣來),與"師法自然"(松竹清風)作解。竊以為未洽。
其關鍵詞是:閒田地,祖翁,幾度賣來,自買,為憐(星師之解忽略此二字)。
場景是孫子與爺爺站在家裡一片啥都沒種的田地之外聊天,孫子叉著手,詳問這塊地的來歷。
爺爺說這塊地本是祖先留下的,曾經賣給別人,別人又幾度轉賣,云云。
"閒田地"著一"閒"字,指其無用,或說對第一人稱來說無用(未必無價值)。
所以賣掉以求利,這是實用主義,也是世俗眼中的土地利用。
不過最終還是自己再買回來了,因為即使不種什麼、或不能種甚麼(經濟作物),它上面自己長出來的松樹竹林(非經濟作物),當清風徐來,簌簌作響,令人心曠神怡,還是很可珍惜。斯所謂無用之用。
這塊地賣出後幾經轉手,可見在大眾的價值觀裡真的不太有用,無人青睞。這田地是有形的物質,而祖上留下來的,無形的精神上的東西,可能也不乏讓世人棄如敝屣的,此中寧無似松竹清風為人帶來陣陣清涼者乎?
又,幾度賣來還自買也點出人生常走彎路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初心,永遠是人最後最美好的歸宿。